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在重庆的十天,天天用对门小店的豌豆小面当早饭。有时候中午也吃,晚上也吃,百吃不厌。

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。

上大学时,经常去苏州,每次都去朱鸿兴吃面。学生油水少,最喜欢点的是焖肉,双份。

陆文夫也是朱鸿兴的拥趸。他的小说《美食家》里,主人公朱自冶天天早上吃头汤面的地方就是朱鸿兴。只要他往店堂里一坐,不用开口,堂倌就喊出一长串吃面的专用语:“虾仁、宽汤、重青、重交、过桥、硬点”。

意思是:浇头要单炒虾仁,汤要多面要少,多加青蒜叶,浇头也要多加,且不能盖在面上,要拿碗另装,面条要硬,不要稀巴烂。

山西人看到要气死了,有瓶醋、有瓣蒜就得了,吃碗面这么多破讲究!

今年夏天,我回苏州看朋友,两人顶着烈日走了半个小时,又去吃朱鸿兴,碱味死重,酱油死咸,爆鳝死烂,败兴。

南方除了吃汤面,平时还常吃拌面。常州的蔡伯伯就很会做拌面,每次去他家,必先来一大海碗垫肚,然后再吃正餐。面条煮八成熟捞起,和意大利面一样,有点硬心才好。姜丝、酱油、白糖、香油、葱碎拌匀,扒拉几口就底朝天了。

老家的拌面不叫拌面,叫叉面。做法差不多,另加熟猪油,香!

小时候家里困难,暑假去外婆家,每次都做叉面吃,并且多多加熟猪油。高一外婆去世后,我再也没吃过叉面。

我想念外婆。

涵芬楼旁的国强拉面,据说是北京最好吃的牛肉拉面。去韩国时,带我们的领队导游,居然也是国强的拥趸。每次来北京,先回国强,再回酒店。不过,我以为他的麻酱牛肉更好一些,面嘛,能吃而已。

去年起,试着自己在家里做意大利肉酱,很成功,家人很爱吃。经常有空时做一大盆,放在冰箱里慢慢吃。我们家吃意大利面是标准的“重交”、“过桥”,家人经常自嘲,不知道是在吃面还是吃酱!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杨彬彬

杨彬彬

12篇文章 14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09年 12篇